Page 74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74
ᇏݓࣁඋ࿐߶
Cr 程 度 的 方 法 。 这 种 方 法 称 为 EPR (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dynamic
Reactivation:动电位再活化)法。在含有硫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从自然浸泡
状态下的电位开始进行动电位阳极极化,达到钝化区域后回扫电位,回到电流 ᇏݓࣁඋ࿐߶
为零的电位。根据所获得的循环极化曲线的形状,可以求得一个被称为再活化
ᇏݓࣁඋ࿐߶
率的值,该值与贫 Cr 程度相对应。如果出现贫 Cr 现象,正扫的活化溶解会导
致电流值增高,但回扫电流也会很高。这是因为在贫 Cr 的情况下,由于钝化膜
的保护性较弱,导致活化溶解的电流变高。相反,如果不贫 Cr,则会形成 Cr
浓度偏高的高保护性钝化膜,导致回扫电流较低。因此,将正扫和回扫的活化
状态峰值电流之比作为参数,可以量化贫 Cr 的程度。 ᇏݓࣁඋ࿐߶
4.3 敏化不锈钢在氯化物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和耐腐蚀性
ᇏݓࣁඋ࿐߶
众所周知,不锈钢中的 Cr 含量与去钝化 pH 值之间存在对应关系,Cr 含量
越低,去钝化 pH 值越高。此外,在 Fe-Cr-Ni 系(Ni:8~10%)合金中,Cr 含
量越低,活化区域的峰值电流就越高。因此,如上所述,采用评估晶界溶解速
度的热酸试验评估缺 Cr 程度较为合理。
大多数不锈钢的应用环境均为 pH 值接近中性的溶液。然而,敏化对实际
环境中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无法通过热酸试验确定。因此,Ida 等人利用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NaCl 溶液分析了敏化对实际应用型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在 650℃下对
SUS304 不锈钢进行 2 小时敏化热处理后,测得的腐蚀电位与 pH 值之间的关系
如图 48 所示。在固溶材料中,pH 值为 0.4 时,电位会因去钝化而下降。相反,
敏化材料的电位在 pH 值为 1 时开始下降。因此能够判断出敏化材料的去钝化
pH 值为 1。另外,图 48 中测量的点蚀电位是在更加中性的(pH 值为 5.4)的
0.1M NaCl 溶液,而非在去钝化 pH 下,可知耐腐蚀性因敏化大大降低。在点蚀
ᇏݓࣁඋ࿐߶
电位的测量中,敏化材料和固溶材料在腐蚀前都应生成一层钝化膜。然而,在
耐点蚀性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为阐明原因进行的实验结果如图 49 所示。
为了在水溶液中观察表面,缩小了试验面,并测量了点蚀电位。结果表明,点
蚀的起始点为夹杂物。即以自然浸泡状态(OCP,Open-circuit potential)中已
经明确出现的黑点为起始点,逐渐产生凹坑,如图 49 所示。此外,晶间腐蚀是
在形成凹坑之后发生的。在 OCP 中看到的黑点是 MnS。换句话说,敏化的晶界
上存在 MnS,这是凹坑的起始点。然后,当凹坑中生成的酸性溶液侵蚀贫 Cr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