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55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当碳钢(S45C)从奥氏体区域缓慢冷却时,首先生成初生铁素体。随后生

                   成由 Fe3C(渗碳体)和αFe(铁素体)组成的层状结构的珠光体组织。在此过

                   程中,S 和 P 的偏析发生在珠光体组织中,以此为起始点发生点蚀。相比之下,

                   由奥氏体区域缓慢冷却后首先生成的初生铁素体难以发生偏析。马氏体是从奥
            ᇏݓࣁඋ࿐߶
                   氏体区域快速冷却生成的,局部富集特定元素的可能性较低。此外,马氏体中

                   固溶 C 的浓度高于初生铁素体。固溶 C 对钢的活化溶解具有抑制作用(见图

                   23)。这就是金相组织耐点蚀性的排序原因。关于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耐点

                   蚀性,将在解释了固溶 C 的高耐蚀性机理后再作介绍。

                        另外,如图 26 所示,马氏体回火会降低耐点蚀性。这是由于回火使碳化物                                                                        ᇏݓࣁඋ࿐߶

                   (Fe3C)析出,降低了固溶 C 的浓度。研究发现,在回火过程中,采取缩短处
                                          ᇏݓࣁඋ࿐߶
                   理时间等措施,可以使耐点蚀性接近淬火状态。这表明可以同时实现通过回火

                   提高韧性和马氏体的高耐点蚀性。

                        在实际应用型碳钢中,MnS 必然存在,这是显著降低耐点蚀性的一个因素。

                   因此,Kadowaki 等人对含有 MnS 的微小区域进行了实验,发现需要约 0.1%的

                   固溶 C 才能确保与淬火马氏体相当的耐点蚀性。P 偏析也可能是碳钢点蚀的起

                   点,但研究发现,在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区进行热处理可以减少 P 偏析,提高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耐点蚀性。

                   2.5.4 渗碳体的耐腐蚀性

                        铁的碳化物,即渗碳体(Fe3C)比金属铁,即铁素体相(αFe)的耐腐蚀性

                   更佳。如图 27 所示,Fe3C 活化态的电流密度远低于铁素体。因此,在具有

                   Fe3C 和αFe 层状结构的珠光体组织中,人们发现在凹坑长大的初始阶段,只有

                   铁素体层状结构会溶解,而 Fe3C 层状结构会阻碍凹坑长大。Fe3C 的高耐溶解
 ᇏݓࣁඋ࿐߶
                   性与伴随铁成分的析出而形成的 C 层有关。利用 Fe3C 卓越的耐溶解性可提高珠

                   光体钢的耐点蚀性。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52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