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5年1月)
P. 20

图 12 缝隙腐蚀示例 ½a¾用于缝隙腐蚀的试样和辅具的外观示意图 ½b¾

                         缝隙腐蚀外观½双相不锈钢 UNS S32750 ASTM G48 Method F¾

                   3.2关于提高抗缝隙腐蚀性能技术的研究动态


                        关于缝隙腐蚀的机理YKaji Muto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传感板的 pH值和

                   Cl 可视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Y明确了夹杂物的溶出是缝隙腐蚀的起点 另外Y
                     -
                   报告还认为Y随着点蚀的发生Y由于溶出金属离子的水解反应Y使局部 pH值

                   降低YCl 富集导致去钝化反应进而产生缝隙腐蚀
                            -
                        梶村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原位½in-situ¾缝隙腐蚀观测装置研究了奥氏体

                   不锈钢缝隙腐蚀的进展过程Y并提出了图 13所示过程的腐蚀进展行为 阶段 I

                   为从缝隙内部腐蚀起点抵达缝隙开口的阶段]阶段 II为抵达缝隙开口后Y腐蚀

                   沿着缝隙开口向内部扩展的阶段]阶段 III为缝隙开口处的腐蚀已经几乎扩展到

                   整个周边的阶段Y缝隙开口处的腐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Y向内部的腐蚀已经几

                   乎扩展到整个范围 在第 IV阶段Y缝隙内部的腐蚀继续发展Y形成点蚀状的局

                   部腐蚀

                        青木等人的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缝隙腐蚀的扩展行为½图 14¾

                   研究结果表明Y缝隙腐蚀从起点到扩展前端分为四个阶段Xα相优先溶解区
                   双相溶解区 γ相溶解区和钝化保持区 α相和γ相优先溶解的行为可以从电化

                   学角度进行说明Y主要由分布梯度所导致Y在这种梯度下Y越接近缝隙的中心

                   电位越低YpH值也变低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
                                                            17
                   究院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