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6月)
P. 18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13 Ohmiri 等人进行的上贝氏体组织分类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a)BI 型;(b)BII 型;(c)BIII 型
与上述分类方法不同,Ohmori 等人还根据贝氏体组织中铁素体形态的差异
进行了分类。在这种分类中,上贝氏体的铁素体形态与板条状马氏体一样呈板
条状,而下贝氏体的铁素体形态则呈板状。根据上贝氏体是否存在渗碳体析出
及其分布状态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如图 13 所示的三种类型。(a)的 BI 型属于没
有碳化物析出的板状铁素体组织,出现在低合金钢在 550℃至 700℃的相对高温
ᇏݓࣁඋ࿐߶
范围内转变时。在这种情况下,碳会从铁素体中剥离到未转变的奥氏体中,并
在冷却过程中生成后面所述的马氏体/奥氏体组分 Maitensite/Austenite constituent
(MA)。另外,若使可析出渗碳体的钢在约 550℃至 450℃之间发生转变,如(b)
所示,在板条状铁素体(BII 型)的界面析出渗碳体,属于最常见的上贝氏体。
随着转变温度的进一步降低(约 450-350℃),如(c)所示,在板条状铁素体中
会出现排列规则的 BIII 型组织与 BII 型组织的混合。最后,在温度低于 350℃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