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6月)
P. 19
ᇏݓࣁඋ࿐߶
的铁素体晶粒(贝氏体铁素体)尺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贝氏体越小,这是因ᇏݓࣁඋ࿐߶
直至 Ms 点的转变过程中,会在板状贝氏体铁素体中产生含有渗碳体的下贝氏
体。
在贝氏体组织中,转变温度越低,铁素体晶粒尺寸和炭化物的分散越细,
ᇏݓࣁඋ࿐߶
强度也越高。根据图 5 可以看出,低碳贝氏体的强度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增
大,而板条尺寸则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对于板条尺寸和屈服强度的测
量值来说,霍尔-佩特定律(Hall-Peteh)成立,再加上与转化温度降低相关的
碳化物细化,图 5 所示的强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就体现出来了。贝氏体组织中
为奥氏体基体在较低转变温度下变得更强,塑性松弛变得更困难,弹性应变能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增加,转变驱动力更大,这可能是因为成核后很快就会发生凝聚。
另外,在贝氏体组织中,如同在板条马氏体中一样,单个奥氏体晶粒通过
形成具有相似晶体学特征的板条簇,被划分为特征亚结构单元(块和包)。块通
常为由相同变体的板条组成的组。而包则是一组具有相同最密面平行度的板条,
其中有六个不同变体的块体,它们在致密化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平行度。板条马
氏体块和包的边界几乎都是大角度晶界,是滑移变形和裂纹扩展的屏障。换句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话说,在考虑韧性时,块或包的直径就是有效晶粒尺寸,而细化有效晶粒尺寸
对于马氏体/贝氏体钢的韧化至关重要。虽然有关贝氏体组织中有效晶粒大小的
研究很少,但松田研究了退火下贝氏体(板条中析出的碳化物)中有效晶粒大
小随转变温度的变化,发现晶粒大小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影响贝氏体钢强度特性的另一个因素是碳化物的分散。马氏体钢通常不直
接作为淬火钢使用,而是进行退火处理。在此过程中,过饱和的固溶碳以碳化
ᇏݓࣁඋ࿐߶
物的形式析出。图 14 显示了低碳贝氏体的冲击转变温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转变温度降低,韧脆转变温度随强度增加而升高。从碳化物的分布来看,
板条内部分散有渗碳体的下贝氏体比板条边界析出碳化物(渗碳体)的上贝氏
体具有更高的韧性。这是因为碳化物的尺寸更细。在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织
的比较中,碳化物更细的马氏体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平衡。最近吉村等人证实,
在具有上贝氏体组织的低碳钢中,沿旧γ晶界的回火马氏体组织会导致脆性断裂。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