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6月)
P. 30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22 晶内铁素体转变机理示意图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低合金结构钢中晶内铁素体转变组织与转变机理示意图参见图 22。奥氏体
晶粒中作为成核点的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MnS,MnS 在奥氏体冷却过程中长
大,在其周围形成奥氏体稳定元素 Mn 的贫乏区,促进了铁素体的生成。此外,
由于在机械结构钢中添加了少量微合金元素(如 Ti、Nb 和 V),因此在铁素体
转变之前,夹杂物上会析出 BI 型碳氮化物,这些碳氮化物相对于铁素体的错位
较低,在铁素体成核时的界面能也较低。并且这些夹杂物/析出物的热膨胀系数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小于奥氏体,在高温冷却过程中,由于弹性或塑性变形,会在夹杂物周围形成
应变场。这些复合效应促进了铁素体在夹杂物上的成核。有关本文所述的转变
机理,请参阅由 Momoto 总结的说明。
这些夹杂物/析出物与奥氏体基体具有 inational 的位向关系,形成相容性差
的界面。有趣的是,最近发现成核的氧化物和针状铁素体之间可能会形成相容
性良好的晶体位向关系。这是因为如果氧化物的熔点较低,则在高温加热过程
ᇏݓࣁඋ࿐߶
中会以液体颗粒形式分散在奥氏体中,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会与奥氏体以特
定的晶体位向关系凝固,其原因是,即使在铁素体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与奥氏体
具有 K-S 关系的针状铁素体,它也能与氧化物形成低能界面。通过利用微量元
素来降低氧化物颗粒的熔点,可以采用新针状铁素体进行组织控制。焊接的组
织细化是所有结构金属材料的共性问题,期待今后能进一步开发利用不同相界
面上的成核实施组织控制的技术。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