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24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15 铁素体相应力(实测值)与渗碳体相应力(估测值)(a)P4,(b)P2                                          ᇏݓࣁඋ࿐߶




                        研究人员通过中子衍射法确定了拉伸变形过程中渗碳体的实际应力分布情

                   况。图 16 所示为通过拉伸场中子衍射试验所得到的两种不同片层间距 0.8

                   mass%C 珠光体钢的相应力与晶格应变之间的关系。其中,粗珠光体(coarse P)

                   的片层间距约为 160nm,细珠光体(fine P)的片层间距约为 82nm。另外,图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中空心符号表示铁素体,实心符号表示渗碳体。从细珠光体(fine P)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当宏观屈服应力达到 800MPa 以上时,铁素体的晶格应变量不再增

                   加。该情况可以概括表述为相应力为晶格应变与杨氏模量的乘积,所以铁素体

                   在 800MPa 以上应力条件下就会屈服,屈服后便不会出现更高的应力。铁素体

                   屈服后,应力作用下晶格应变的曲线斜率增大,原本由铁素体所承载的不断增

                   加的应力转移至渗碳体。另外,如图 15(b)所示,即使不吸收外加应力,渗

                   碳体的晶格应变也并非为零,说明渗碳体中仍有拉伸残余应力残留。珠光体钢
 ᇏݓࣁඋ࿐߶
                   中除了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的应力分布外,还可以观察到大小各异的晶胞间应

                   力分布。也就是说,珠光体钢的宏观加工硬化行为取决于上述三种应力分布的
                   叠加作用。相关人员在关于 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钢相变加

                   工硬化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多种不同的应力分布情况,因此,多角度分析对

                   于了解多相钢的加工硬化行为极为重要。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2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