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35

ᇏݓࣁඋ࿐߶






                     -
                   Cl 的吸附量,电位越高,越容易发生开裂。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6 膜的开裂机理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7 吸附机理
 ᇏݓࣁඋ࿐߶


                                                               -
                        吸附机理如图 7 所示,膜表面吸附 Cl ,从而促进了构成膜的金属离子溶解
                                                                                       -
                   到溶液中的反应。该模型以构成膜的氧化态金属原子与吸附的 Cl 生成类似于可
                                                                             -
                   溶性络合物的化学键为前提。因此可以认为,在吸附 Cl 的区域,钝化膜会逐渐
                                                                             -
                   溶解并变薄,最终消失。这一机理也说明了电位越高 Cl 越容易吸附,且在高电
                   位下更容易出现点蚀。
 ᇏݓࣁඋ࿐߶
                        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包括渗漉机理、局部酸化模型和金属/膜界面的空隙长

                   大模型等等,在此不作阐述。上述所有膜的开裂机理都能解释部分实验事实,

                   但不能解释发生点蚀的总体情况。钝化膜非常薄,且在水溶液中无法直接观察

                        -
                                            -
                   到 Cl 的迁移。因此,Cl 导致钝化膜开裂的机理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在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讨论。


                   2.2 点蚀长大理论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32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