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41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12 经过图 11 所示的极化后含有 MnS 的电极表面。(b,c) 再钝化性凹坑与 ᇏݓࣁඋ࿐߶
(d,e) 稳定型凹坑。(c,e) 图片下半部为 FIB 横截面。转载经 J. Electrochem.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Soc.(《电化学》),159(2012),C341 许可。版权所有 2012,美国电气化
学协会。
2.4.2 以 MnS 为起始点的去钝化
图 12 为先前图 11 中含有 MnS 时的再钝化性与稳定型凹坑。MnS 表面已被
溶解,但仍大部分残留。在钢/MnS 边界处出现了一个宽度小于 1μm 的槽。且
凹坑似乎源自槽的内部。因此,点蚀现象并非整个夹杂物全部溶解,而后从蚀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孔扩展变成凹坑。溶解过程集中在钢和 MnS 的边界,在那里生成了槽。同时,
研究发现,槽是凹坑的起始点。如图 12c 所示,在再钝化性凹坑内可以看到金
属的结晶面。一般认为,再钝化性凹坑与方位性凹坑或侵蚀凹坑为同一种。
很久之前人们就发现了在钢/MnS 边界出现槽的现象,但未能完全阐明其原
-
因。Chiba 等人提出一种思路,认为这是 MnS 和 Cl 的溶解产物出现的协同作用,
其原因在于夹杂物外围的钢基体相局部的去钝化。用树脂覆盖部分 MnS,在
-
ᇏݓࣁඋ࿐߶
0.4V 的恒电位极化,并在极化后剥离树脂的情况如图 13 所示。在不含 Cl 的
0.1M Na2SO4 中,MnS 的表面被溶解,但外周的钢却没有被溶解。然而,在 3M
NaCl 中,边界的钢侧也被溶解。无论哪种情况下,MnS 表面均被溶解,从而生
成硫化物的溶解产物。因此,在 3M NaCl 中,除了 MnS 的溶解产物外,还存在
-
Cl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钢材才会被腐蚀。Chiba 等人认为,不含 MnS 时,溶
解产物的浓度会降低,因此钢的溶解(去钝化)仅限于边界,从而出现槽状侵
蚀形态。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