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15

ᇏݓࣁඋ࿐߶






                   在同一滑移面上出现更多位错,并且确保位错活动不会轻易脱离滑移面。减少

                   位错活动与滑移面的脱离,有助于同一滑移面上变形位错量的增加。大多数情

                   况下,位错运动脱离滑移面是由于交叉滑移所导致,可以通过减小堆垛层错能                                                ᇏݓࣁඋ࿐߶

                   抑制交叉滑移,进而增加式(15)右侧的n 量。因此,合金的堆垛层错能越小,
            ᇏݓࣁඋ࿐߶
                                                                l
                   第 I 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


                   2.3 第 II 阶段和第 III 阶段的加工硬化行为


                        所有 3 个硬化阶段中,第 II 阶段的加工硬化率最高,因此也将其称为线性
                   硬化阶段。该阶段中,fcc 晶体的加工硬化率约为                                / 300 。该过程中,由于
                                                                        II

                   不同滑移系位错之间频繁的相互作用和反应,位错不断累积。Fe 单晶体的加工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硬化率同第 I 阶段一样,略低于 fcc 晶体。根据图 7 所示应力-应变曲线,Fe-1、
                   Fe-23、Fe-15、Fe-8、Fe-2 和 Fe-10 的 值分别为  /800、  /920、  /610、
                                                              II
                    /560、  /550 和  /310。第 I 阶段末尾的 Fe-6 和 Fe-32 的 值分别为  /200
                                                                                    II

                   和  /210,略高于 fcc 典型加工硬化率  /300。Fe 单晶体在第 II 阶段的加工硬化

                   率略低于 fcc,是因为其交叉滑移频率较高(见下文),位错积累容易松弛。下

                   文将对第 II 阶段的加工硬化行为进行详细阐述。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第 III 阶段也被称为抛物线式硬化阶段,该阶段加工硬化率下降。这一阶段,
                   在动态回复(dynamic recovery)的作用下,以第 II 阶段为主的位错积累过程逐

                   渐减弱,属于弛豫过程。位错的交叉滑移是导致弛豫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
                   动态回复使位错脱离交叉滑移的堆积滑移面,从而增加了正负位错相互抵消的

                   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纯螺型位错(纯螺型位错段)才会发生交叉滑移。

                   因此,如果纯螺型位错出现完全位错扩展,则无法产生这种交叉滑移,当扩展

                   位错中一端的完全位错收缩后,便会发生交叉滑移。这种情况下,堆垛层错能
 ᇏݓࣁඋ࿐߶
                   越小,位错扩展宽度就越大,越不容易发生位错收缩,进而越难以发生交叉滑

                   移,位错累积的弛豫现象也就随之减弱。因此,单晶体的堆垛位错能越小,其

                   第 II 阶段的持续时间就越长,第 III 阶段的起始时间也随之延缓。Cu-Zn 单晶体

                   中第 III 阶段的起始应力和第 III 阶段的起始应变与 Zn 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 10

                   所示。图中, 和 分别表示第 III 阶段和第 II 阶段的起始应力,                                   III  和 分
                                                                                                  II
                                   III
                                         II
                   别表示第 III 阶段和第 II 阶段的起始应变。图中通过 - 和                               III  - 证明第 II
                                                                                II
                                                                                           II
                                                                            III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