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国外钢铁技术信息内参(2024年12月)
P. 16
ᇏݓࣁඋ࿐߶
阶段的起始应力和起始应变与 Zn 浓度不具有相关性。图中数值分别表示第 II
阶段的加工硬化量和第 II 阶段的累计塑性应变量。另外,图中所有数值均取自
室温拉伸试验结果,受数据限制,拉伸轴取向未完全统一。图中可见, - II ᇏݓࣁඋ࿐߶
III
和 III - 均随 Zn 浓度的上升而增大。由于在 Cu 中添加 Zn 会使堆垛层错能降
ᇏݓࣁඋ࿐߶
II
低,随着堆垛层错能的下降,需要更多的位错累积实现位错的动态回复,从而
使第 III 阶段的起始时间延迟(第 II 阶段持续时间更长),导致发生更进一步的
加工硬化。除塑性弛豫过程中的交叉滑移外,堆垛层错能较小的 fcc 晶体在变
形后期还会出现变形孪晶,并且孪晶应力与堆垛层错能成反比。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图 10 Cu-Zn 单晶体中第 III 阶段起始应力和第 III 阶段起始应变与 Zn 浓度的关
系
2.4 加工硬化理论 ᇏݓࣁඋ࿐߶
ᇏݓࣁඋ࿐߶
如上所述,加工硬化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第 II 阶段和第 III 阶段的位错积累过
程及其弛豫过程影响。尤其是第 II 阶段中的变形行为(位错行为)是导致加工
硬化过程中应力增加的主要因素。第 II 阶段变形应力增加(加工硬化)相关理
论大体上包括长程失效理论和短程失效理论。Taylor 在其确定位错这一概念的
论文中已经提出了长程应力场理论的基本雏形。Taylor 认为,由塑性变形所引
起的位错迁移在达到一定距离后会形成稳定的原子列,如图 11 所示。这种原子
ᇏݓࣁඋ࿐߶
CSM 中国金属学会 CMISI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13

